曾經我對「保險」這兩個字充滿畏懼,和很多不了解保險的人一樣,認為我們所繳的保險費都是給保險業務員賺走的,保險是保險公司推出來榨乾老百姓血汗錢的工具,繳出去的錢根本用不到,也拿不回來。

我發現我會有這個信念是因為小時候媽媽很常在繳保險費,只要我想買東西,她就會說:「你都不知道我這個月繳了多少保險!」因為如此,小時候我都把保險當作我的死對頭,認為都是保險才導致我買東西受限制,也想說媽媽繳了那麼多保險費,我的保險配置應該很完善吧?!

你腦中的金錢信念是自動導航,我自製了一份「金錢信念評量表」,裡面有 22 個會阻礙你變富有的錯誤觀念,點下方按鈕就能下載囉!

點擊下載「金錢信念評量表」

父母幫小孩保了很多保險,其實有2個致命錯誤

直到自己開始學習財商,檢視了自己的保單後,才發現媽媽幫我配置的保險其實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。

(一)醫療保單已過時,沒有跟上醫療進步的速度

像是過去的癌症保單有白紙黑字的條文明確指出:「化療理賠多少錢、住院理賠多少錢…」

但現在很多人發現自己得癌症的時間較晚,發現的時候通常都已經末期了,也來不及治療,這時如果以舊版的癌症保險就沒辦法申請理賠。

因此現在的癌症保單有針對這點做出更新,也就是當你發現自己得癌症就能申請理賠,保險公司會給你一筆錢,看你接受治療與否都可以,如果來不及治療就已經離世,這筆理賠的錢也能留給家人。

(二)兒時&長大的抗風險能力大不相同

有時候父母沒有財商觀念,很容易保「人情保」,但實質上那張保單有什麼作用卻不太清楚,也誤會自己有許多保險已足夠,殊不知都是濫竽充數。

況且出社會的工作性質已和小時候大不相同,因此也要針對現況保適合的保險,這樣才能讓保險的功能發揮到最大,鼓勵你可以每隔 2~3 年或是工作生活有變動時做一下保單檢視,看看自己的保障是否足夠。

這裡並非責怪父母幫我們買了不符合自己需求的保險,而是要很感恩父母有保險的意識,在小時候就幫我們買了一些保險,有些保險在小時候買比較便宜,而且保障更多,所以我們要很感恩父母!但我們自己還是要有「檢視自身資源」的能力,不要傻呼呼的得過且過,等到意外發生時才發現自己完全不知道有哪些保障可以使用。

認識保險的基本名詞

這篇文章會和你分享我們在買保險一定要知道的三個名詞:要保人、被保人和受益人。也會和你分享哪些保險非常基本,做好配置未來的財務抗風險能力才會大大提升。

(一)要保人

要保人也叫做投保人,也就是和保險公司簽立合約並支付保費的人。

(二)被保人

被保人是保險被保障的對象,也許是自己、父母、配偶或是小孩。

(三)受益人

當被保人發生了一些問題時,就會給付保險金給受益人。

你不可不知的五種基本保險

保險主要有兩個功能:

  1. 保障自己—當你生病時,可以透過保險支持基本生活開銷,不用擔心一時間無法工作,進而影響生存。
  2. 保障他人—當你發生意外不會給家人負擔,甚至如果你是家中主要收入來源的話,當你離開這世界時,你的家人不會因此而斷糧。

(一)壽險

壽險就是當你死亡後,受益人可以拿到一筆費用,發揮保障他人的作用。

誰會需要買壽險呢?

  1. 家中主要收入來源者
  2. 家中有年幼小孩、年長父母者

壽險越早買越便宜,其中分為還本型壽險和定期壽險。

  • 還本型壽險:通常都貴到不行,保費會是定期壽險的 2~3 倍,主要適合高收入的人。
  • 定期壽險:顧名思義就是期限內的保險,通常保障到 60~70 歲,到了 60~70 歲,我們的車貸、房貸、孩子都長大了,即使我們離開人世,對家人也不會有太大的影響,因此定期壽險就很夠用了,省下還本型壽險的錢就能拿去做更好的運用。

如何挑選定期壽險?有以下三大評估重點:

  1. 評估期限:要評估自己承擔債務的期限,如:房貸、車貸的期限,假設房貸 30 年,那我們買的定期壽險就要涵蓋超過 30 年,以免我們在繳房貸期間突然離世,反而留給家人一筆債。
  2. 評估受益人:假設你的受益人是小孩,如果他還要 20 多年才有財務自主的能力,那定期壽險就要涵蓋超過 20 年,像是剛生小孩的爸媽,壽險額度就可以增加,因為小孩在20歲前會是父母一個很大的責任,所以在定期壽險這部分可以做加強,在意外發生時,才能有一筆錢可以給小孩做使用,讓他能夠長大成年。
  3. 評估保額:要選擇多少保額就要看我們身上有多少債,還有受益人需要多少錢,或是評估家庭若沒有你的財務支持後,他們會需要多少錢過生活。

(二)意外險

意外險顧名思義就是意外的壽險,很多不幸根本無法透過主觀的努力來預防,所以意外險可以說是基本配備。

但發生意外不一定會過世,所以現在有個殘廢分級表,如果是一級殘,很嚴重但還有意識,就會理賠 90%,以此類推。

意外險會是目前所有保險裡槓桿最高的保險,因為價格不貴,所以盡量選擇保額越高越好。

(三)重大傷病險

只要是需要長期就醫的疾病,像紅斑性狼瘡、精神疾病等需要長期回診治療者,通常醫生都會幫忙申請重大傷病卡,只要有重大傷病卡,就能申請理賠。

註:現在大多沒有重大傷病卡,只有診斷書,所以放寬到只要有「診斷書」就可以。

我過去是精神科護理師,知道精神疾病患者住院其實比一般內外科住院時間來得長,這時如果有保險理賠真的會有很大的幫助。

我建議重大傷病險越早買越好,因為保費是固定的,越年輕買,保費越便宜,假設小孩剛出生就買好這項保險,繳完小孩差不多也長大了,這樣就能用便宜的價格幫孩子增加保障。

有時候保險保的就是一份愛與責任。

(四)實支實付

實支實付主要分為以下兩種:

  1. 住院的實支實付:要啟動的第一個關鍵就是一定要住院,住院當中自費的開銷,像是手術,限額內都是能由實支實付去做支付,通常住院期間的大筆開銷是來自手術中自費的項目,這部分則會用雜費來理賠!(實支實付理賠大致上分三種,分別是病房費、手術費、雜費,根據保險業務員的理賠經驗來看,賠最多的是雜費!)
  2. 意外的實支實付:非住院、非病毒引起的,像是跌倒、在家裡滑倒去看醫生治療、復健,限額內都能申請理賠。

限額是什麼意思?假設你花 1000 元買了一張住院的實支實付的保單,限額是 2 萬元,這時只要你住院所花費的金額在 2 萬元內就都能申請理賠。

(五)長照險

隨著醫療越來越進步,我們難免要為自己做好老年的規劃,以免老年時身體不好,需要請看護時卻沒有資金,所以可以適度的規劃長照險和失能險,前陣子保險公司考量到失能險 CP 值高,如果繼續販賣下去會需要承受虧損風險,因此現在幾乎所有保險公司都已經停售失能險,只剩長照險可以購買。

但最近又有失能險可以購買了,只是沒有終身保障,申請理賠的限制也比以前多一些,但還是比長照險好,所以大家在購買前可以先仔細了解理賠的相關規範,再來評估是否有需要購買。

我適合買儲蓄險嗎?先做好三大考量

儲蓄險主要適合有充裕且多餘資金的人,再來是有財產繼承需求的人

儲蓄險非常適合拿來做資產配置,如果你已經投資了股票、房地產,接下來可以適時用儲蓄險來分散風險,做到更好的資產配置,如果你現在身懷鉅款,還可以利用贈與、遺產繼承和儲蓄險的方式交給下一代,因為儲蓄險可以利用保險人和被保險人讓財產做到有效的轉換。

但我們一般人該如何運用儲蓄險呢?主要需要先考量你的財力、時間和利率這三點。

  1. 財力:要先有「緊急預備金」再購買儲蓄險,以免需要用錢時解約造成虧損。
  2. 時間,現在儲蓄險有非常多年期可以做選擇,有三、六、十和二十年,建議可以先從短年期的著手,讓自己先賺到短期波段的利率,並避免將大部分的資金鎖在儲蓄險裡,導致無法創造更大的報酬。
  3. 利率,宣告利率的意思是利率在未來可能會有變化。

儲蓄險是理財,不是投資,購買前要先建構好基本保險,像是前面說到的意外險、定期壽險、實支實付和重大傷病險等等,最後再做儲蓄險的規劃,在這過程中也要避免自己購買過多的儲蓄險,導致資金無法流動,失去了創造更多的財富機會。

買保險的一大禁忌

  • 千萬不能保「人情保」!

世界上有兩件事不能做人情,第一個就是保險,第二個就是投資,你買保養品擦了就算了、保健食品吃了就算了,但保險和投資都是長遠規劃,如果要中途停止就會需要支付違約金或承擔虧損,規劃錯誤就會讓你的人生徒增很多不必要的麻煩,所以千萬、千萬不能保「人情保」。

要如何拒絕需要人情保的朋友和家人?

通常親朋好友做保險都會先找自己人,這時一不小心就會保了人情保,所以當你沒有特別的需求時,你可以和朋友或家人這樣說:「我也是很支持你做保險,畢竟是助人的行業,但我也給你一個挑戰,也就是當你一年後升上主任或經理,我或許可以幫你,但你現在缺業績千萬別找我,我可以包個紅包給你。」

如果在這個行業沒有特別花心思的話,一年後通常就會轉換跑道;如果朋友確實達成挑戰,你也可以給朋友做個保單健檢,評估是否有需要加強的保障,定期做一下保險知識的更新也是不錯的。

保險怎麼買?和誰買保險比較有保障?

建議跟長期在保險業耕耘的人購買,或是業務員自己也有買相同保單的人購買。

我們也不要過度依賴保險業務員,畢竟現在打電話或上網查都有很多資訊,如果你能力可及,你可以開始培養不用別人服務你,你也可以自己服務自己的精神。

保險規劃也是理財的一環,一個完善的理財保險,會是保險歸保險,投資歸投資,不僅做到簡單也能讓保險回歸本質。

貼心總結

這篇文章比較偏向財商硬實力,知識量較大,雖然需要咀嚼較久才能吸收消化,但我們還是必須搞懂這些基本保險的意涵及名詞,並做好完善配置,這樣在面對保險業務員時,才能化解業務員的話術,如果更清楚自己的需求,也能讓業務員幫你做好更貼近你需求的規劃!

 

Hope you have a good day,

Elaine 理白小姐